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了2016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51.8万公顷,同比略降2.9%;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低速温和上行。
去年第四季度末,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商业、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3826元/平方米、6937元/平方米、5918元/平方米和782元/平方米。专家指出,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同比均持续处于低速温和上行区间;住宅地价环比、同比增速持续扩大,既反映了“去库存”政策效果显现,房地产市场回暖,同时也提示了局部市场可能出现过热的迹象。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
根据业内人士的解读,这份文件将从三个方面影响未来15年城市格局和楼市走向:
中心城市将继续维持较高房价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中小城市将 “ 价值发现 ”
他认为, “ 人地错配 ” 是中国大城市房价偏高的重要原因,“ 人地错配 ” 的含义是:中国的城镇化体现为大城市化,但国家的战略是 “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所以增加中小城市土地供应,减少大城市土地供应,试图通过土地供应差别带来房价差别,引导人口均衡分布。
这种 “人地错配 ”,将加剧中国大城市高房价现象,让中小城市楼市陷入严重过剩的深渊。
在新公布的《纲要》里,明确提出:
提升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质量,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以盘活存量用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也就是说,未来15年国家将继续控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的人口,其手段主要是 “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 。
事实上,最近10多年来,北上广深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量是不断下滑的,其中深圳只有历史高峰期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人口仍然蜂拥而入。目前,深圳每年新生儿数量、幼儿园儿童人数、小学生人数、小学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全面超过了北京、逼近上海。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中心城市房价趋势性下跌,显然是不现实的。
当然,《纲要》给出了解决方案:“ 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 。这种转移一般通过外迁工厂、学校等来实现,但说实话效果有限。因为北上广深在外迁了部分工厂、学校之后, “ 腾笼换鸟 ” 迎来了更高附加值的产业,继续带来发展继续和就业机会。
最终,能分流大家到周边城市的,只有轨道交通能实现的 “ 一小时通勤圈 ”,否则都是痴人说梦。所以,只有 “ 廊坊居住、北京工作 ” 、“ 东莞居住、深圳工作 ”、“ 佛山居住、广州工作 ”、“ 昆山、嘉善居住、上海工作 ” 能实现,稍微远点都不可能。
规划纲要里提出的部分控制目标
未来将诞生更多有价值的城市群和中心城市
《 纲要 》 部署了全面协调和统筹推进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 “ 多中心网络型 ” 开发格局,推进建设国土开发集聚区和培育国土开发轴带。
二是构建分类分级全域保护格局,依据环境质量、人居生态、自然生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5大类资源环境主题实施分类保护。
三是构建综合整治格局,修复与提升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的国土功能。
规划还给出了国家心目中的城市带,按照其重要性依次如下:
第一层级: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带,这是要 “ 广泛深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 的。
第二层级:长江中游地区和成渝城市带,这是要 “ 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 ” 的,所以可以 “ 适度扩大城市容量 ” 。
第三层级:定位是 “ 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 。包括:哈长(哈尔滨、长春)地区、辽中南地区、冀中南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东陇海地区、海峡西岸地区、北部湾地区、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原地区、江淮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呼包鄂榆地区、宁夏沿黄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天山北坡地区、藏中南地区。
此外,规划还把此前的 “ 两横三纵开发轴 ”,事实上变成了 “ 三横四纵开发轴 ” 。四纵是:沿海轴带、京哈—京广轴带、包昆轴带,新增了京九轴带;三横是:陇海—兰新轴带、长江经济轴带,增加了沪昆轴带。
沪昆高铁
在纵横轴带交汇处的城市,往往迎来发展机遇。比如上海在沿海、长江轴带交汇处,郑州在陇海—兰新轴带和京哈—京广轴带交汇处,武汉在京哈—京广轴和长江轴带交汇处。那么,新增的一些交汇处,比如湖南长沙、河南商丘、江西九江、南昌,以及两条轴带的终点昆明,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种种迹象显示,为了化解少数中心城市人口、功能的压力,国家有意建设 “ 10个北京 ”,最近已经传出了所谓 “ 4个世界城市、11个国家中心城市 ” 的规划,所以,未来一批占位比较理想的强二线城市,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比如武汉、郑州,已经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
重工业将西移,东部环境将持续改善
在煤炭、钢铁、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领域,国家都在引导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人口密集地区减少产量走精品路线,以降低污染。东部将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发展重点。
在提到 “ 重要商业功能区 ” 时,规划纲要是这样列举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中原、哈长等。商业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孪生兄弟,所以这些地区值得高度重视。
此外,规划还给出了重要的陆路口岸,他们虽然不如空运、海运中心重要,但也值得关注。其中很多地名,估计大多数读者都没有听说过,但这些小城也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未来会怎样?
愿景是好的,一方面对于核心城市周边地区的房价将形成推动作用应该是确定的,会形成新的上涨预期;另一方面,核心大城市的利空就没那么大的把握了,恐怕房价几年内都不会跌,因为土地不再增加,供给不增,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预期,没人卖房,光有限购限贷是没什么用的,所以还是那个观点,几年内在限制需求,供给不加的情况下,一线城市应该是价稳量跌的局面,流动性崩盘但价格坚挺。
至于未来几年之后怎么样,要看人口转移的情况。一线城市还涨不涨,现在看土地的梦想破灭了,那么似乎就剩了一个指标,就是要看到底限购放松还有人口趋势性下降,到底哪个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