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17年,全国各地新一轮重大项目投资相继开工,拟定的投资项目数额更大,动辄从千亿到万亿不等。
对比各地投资计划发现,在各地众多的投资项目计划中,“铁公机”项目的投资一股独大,其地位难以撼动。众所周知,房地产投资过去热度一直不减,但房地产今年可能不再是投资热点。那么,地方政府要稳住GDP,有什么可以替代过去持续增长的房地产投资?答案是,基建投资。
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除了各省公布的这波来势凶猛的大基建投资外,发改委也公布重大投资项目的最新进展。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当日的发布会上透露,1月,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1539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
当前,必要的投资是需要的,但也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及资金的来源渠道。
各地大项目纷纷落地
春节后各地上马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其中,湖北、陕西、河南等地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均达千亿元以上,江苏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更是高达1.33万亿元之巨。
据陕西省政府1月4日发布的消息,陕西2017年将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额3.7万亿元,年度投资4820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陕西发改委称,在全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陕西省的重点项目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日,浙江宣布新开工624个项目,总投资7903亿元。前一天,河南省集中签约了108个PPP项目,总投资3794亿元。
这一波基建投资不容小觑。“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在8%左右,基建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的主要力量,今年规模预计在16万亿元左右。”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总监徐光瑞向媒体表示。
钱从何来
对于重大基建项目的投资,地方资金配套的压力不小。“地方要是拿不出配套资金,再好的重大项目也要搁浅。”如何落实项目的资金问题,可以说是各地遭遇到的共同难题。
经过梳理就发现,各省在部署经济工作时均指出要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如有“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表述。
事实也是如此,各地庞大的项目投资计划,让PPP再度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与过去不同,今年PPP有望加速落地,并从交通、市政、环保向养老、医疗、旅游等多领域拓展。在政策层面上,民政部等13部委发文力推养老PPP;在市场层面,一些发布去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大贡献就是实施PPP项目。
受政策加码催化,去年以来PPP项目出现井喷式增长。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在吸引民资方面,按照财政部PPP项目库的入库统计,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163 家,占比39%。
今年PPP项目还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工程、腾冲全域旅游国际户外运动文化中心、瑞丽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这是2月14日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最大的一次PPP项目推介会,此次会议集中展示的各类PPP示范项目,总投资额达3996亿元,项目涵盖交通、市政等14个领域。近日广州市公布文件称,将启动28个PPP试点项目,投资近2119亿。
尽管投资范围扩大,PPP项目投资仍以市政工程和交通运输领域为主。截至去年12月末,在各行业PPP项目数及投资额中,市政、交通、城镇综合开发3个行业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前3名。
PPP项目落地率如何?
依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入库项目落地率达31.6%,而第三批示范项目的落地率更是惊人地达到了42.9%。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打好今年有效投资,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双降’之时,我们的投资主要靠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其发展也是有限的,而唯一的途径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强调。
综上内容,不难发现,房地产投资热度衰减,基建投资力度增大,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如此大环境下,也衍生出另一个问题,造价咨询企业的未来道路该如何走?
目前,我国造价咨询行业的主要业务点依然集中在招投标阶段的工程咨询。面对大环境压力,行业竞争日益趋近白热化。
那么在国家基建投资的新机会面前,造价咨询企业是否也要做好准备?
PPP模式的兴起,发包方对于项目成本控制日益重视,咨询企业对于造价全过程管理及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要求越发明显,不再是只专注项目中招投标阶段的造价咨询,而是向前期的项目策划、设计阶段和后期的决算、项目后评价业务拓展,是造价咨询企业未来发展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