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024-22893655
标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信息 > 正文
02
News
新闻动态
行业信息

2017政府工作报告点读(工程视角,专业解析,你没看到的,或在里面)

时间:2017-03-07

文/吴光龙(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工程企业老板或普通的工程人,都应该读一读,因报告太长,工程人太忙,我把对这个有关的信息梳理一下。干工程,关心时政,就是爱护自己。

从报告表扬和批评看什么(这很重要)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度国民经济数据,全国建筑业比上年同期增长7.1%,可以说,在我国,建筑业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在这个时期内是基本同步的。

每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套路都很简单,第一部分是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各部门做的好不好,好的都会在这部分里大书特书,不好的也可能会在末尾被点到,被点到好的,所在部部长很高兴,干劲会更足,点到不好的,所在部的部长也有压力,会更加提神,所以,只要报告点穴到,工程人都要重视。那么作为建筑业,2016年哪些被点到了呢?

图片版(来源:新华网)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这段话里,交通部受表扬:铁路和公路建设得到了肯定,该两项建设能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层面去说,应该是总理对这个部门过去一年的成绩比较满意。交通建设在2017年肯定还是会向好的,国家经济发展了,建设可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事,政府还是乐意的。只是公路和铁路资质垄断实在太高,大工程基本都是国企的菜,小工程,民企也是可以搏一搏的。

报告也肯定了住建部的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可惜的是,该表述没有数据,欠点火候。但我的理解应该是这项工作启动尚短,要写数据太难看,这几年可能会发力,工程企业应深度关注,把握机会。

水利部的工程建设去年开工大项目21个,受表扬了,其实虽然国家有水利资质,但所谓的水利工程,其实大部分都是建筑工程,少部分如水泵、电机安装等属于机电工程,拥有建筑和机电能力的单位,增项水利资质,施工能力上是没什么问题的,建议尽早准备。

工信部的通讯工程建设受表扬,数据满满。其实这主要是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家的菜,普通的工程企业想分一杯羹,基本就只能给他们的基站挖挖基础,搭搭铁塔,但现在铁塔也基本都是建好的,新建的很少了。新投资基本都是华为、中兴等大佬的设备软硬件升级,工程企业可以不用往这里钻了,没你们什么事的。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出境旅游超过1.2亿人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煤矿、建筑、交通等领域发生了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

在前一段,住建部受肯定了,2016年棚户区改造有600多万套(2017的目标也是60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有380多万套。但这个改造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建筑标准原因,现在很多的房屋,其实都是建筑垃圾,老旧预制楼板五孔板房简直是活棺材,而且存量不得了,温州不久前在没有发生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就塌了两处,造成几十人死亡,引起广泛关注。这块改造肯定会继续推进,确实是该收拾这个摊子的时候了。看来房屋建筑还是点多面广,我的预测2017年量不会下降,搞不好还会上升,但保障性住房受政策影响大,要求用建筑工业化模式实施也是很有可能的。

在后一段里,煤矿、建筑、交通被点名批评了,但往深里看,煤矿我觉得主要讲的还是运行阶段的事故为主,对工程人关系不是很大,交通也一样,应该是以车辆交通事故为主;但建筑,就是在实实在在的打工程人的脸,建筑工程领域的安全管理,从国务院的层面来看,还不满意,点名批评!

报告强调了简政放权(但建筑业呢)?

报告的2016年回顾,在这部分有关建筑业的提到了三点: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二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三是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应该说,建筑业在2016年,改革的力度积极的,有效的,力度也是层层加码。

除此之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政府所强调的,具体报告是这么表述:


“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但建筑业相比其他行业,行政介入的深度和广度更大,利益关联方也更多,个人认为很多沉珂旧习还是没有很明显的改观,改革还可以继续加码。

就说施工行业的行政许可吧,要成为一个施工企业,通用部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已实现了“五证合一”,简化了手续,得到了实惠;但行业专用部分呢?要成为施工企业,还是要有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证,我就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证不能合并,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证的事前审查,浪费了企业多少的精力?批这样的资质和安全许可证就能降低安全事故?

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李总理去调研一下,因为拥有这些特许资质证书的企业,搞不好还会变成了瞒报的借口(被捅出安全事故对自己批下来的资质不利啊)。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或合并这两个企业证书,实际上只用一个证书(比如企业资质),就可以实现约束企业的目标。多余出的人员,可以去加大现场的监督管理,真正为安全着想。

从业人员的证也是一样,比如建造师,获得了注册证书后,还要考什么配套的B证,其实B证的内容,大多数和建造师的考试是雷同的,这两个证书要配套才能使用真是奇葩,也加大了很多施工企业的人员维护成本。因此笔者同样强烈建议取消B证配套,反正现在建造师挂资质已经很少了(新企业还有),取消B证后,政府省事,挂靠行为也危险起来,只能挂项目,管理部门继续抓典型,加大违法处理,让挂证不划算,估计就没人挂了。

简政放权看起来说的好听,但在建筑业,感觉可减的东西还是很多的,群众对办事方便的提升感觉还不明显。

改革持续推进,建筑业正进入深水区,由国务院层面操刀能成不?

建筑业如何看国务院报告对2017年的部署(注意看数字,定量的数字很zan)

总理作为政府的CEO,2017年对这个庞大机构进行了工作部署,具体看下图: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这个图中,有5项是定量考核,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有4项是定性考核,分别是: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既然2017年国家的大目标经济有6.5%左右的增长,那我估计建筑业的增长估计也就在7-8%之间,突破9%,有难度,但也有可能。比如特朗普真的发飙了,国际贸易下降很厉害,那靠建筑业拉动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小目标,报告提了很多,具体如下:


小目标一: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600万套不是小数目,平均每套售价50万,那就是3000亿,这只是政府投资,商业投资呢?因此,2017,建筑工程能稳住。


小目标二: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

铁路、公路、水利、电力、油管、城轨国家投资还是大,2017年力度不减,只是这块肉,民营企业只能啃骨头的多,其他都得有特许性质的高资质的国企去搞。PPP貌似会越来越多,但国企的资金还是便宜啊,银行也好贷,民企又没优势了。


小目标三: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除去台湾香港澳门,共有31个,平均每省分到64公里,机会还是蛮大的。至于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的事,貌似动作很大,我们听其言、观其行。


小目标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2016完成农村公路29万公里,降了)。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完成3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在大家紧盯着城市的时候,貌似农村的活也不少,只是农村的或点多面广,量小事杂,30多年吃惯大鱼大肉的工程企业会关注并投入资源去做吗?

大国工匠来临?(没那么快,没那么容易)

报告提到:


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报告里提的是众多“中国工匠”,我想建筑业里面的工匠算是多的,但现实的情况却不乐观。而且报告提的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我感觉也只是说对了一半,工程质量,工匠是重要,但设计的质量,更重要,设计人才怎么培养,闭门造车怎么改善?

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管理体系,让几乎大多数工匠都成临时工,而不是职业,怎么说呢?

中国的总承包企业的现状是“总而不包”,文件规定工程的主体性结构是要总承包企业自己施工的,但目前的总包企业,除了一些大的国企,基本上都以管理人员为主,自己养技工并上社保的企业很少很少。

那专业承包企业呢?基本也是“专而不精”,养的也是管理人员为主,至于干活的技工,那也是没怎么养的。

那建筑业干活的工人都在哪里?基本上,他们都在各个包工头的管理之下,有活来之,无活则撤,要固定养人,或许要靠国家政策导向是不是有利于养技工了,否则无解。

那怎么办,总理没有说,我倒可以给李总理提几条建议:

1、技工问题,病在企业,根在体制。现在包工头还是上不了台面,没有法律地位,注册建筑业企业确实太难太烦,强力建议取消劳务资质,让包工头注册普通企业即可承接总包企业分包业务,让总包企业真正承担起安全质量责任。

2、技工水平不高,根在企业培训、社会教育不力。国家也农民工、农民工的喊,这是不对的,工人就是工人,农民离开土地干活,就应该是工人,建议取消歧视性的农民工术语,政府是否出些钱搞社会教育,现在什么证什么证,都是钱啊,农民工流动大,企业也都不舍得花钱培养,现有的教育机构,几乎都可以买证,这工匠的证就没味道了。

3、建筑业的工人,谁来保障。建筑业工人,有些看似工资很高,比如电工,水工,木工等,看起来有300-600/天,但他们没有持续性,干完了就完了,这不利于施工工艺提升、工法总结,应在定额里对培训费用进行单列,工人的职业化规划,政府人社部门要有考虑。

总的来说,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一点抓手,估计2017年还是竹篮打水。

报告是总结,报告是纲领。加上几天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建筑业这个改革,是想放慢都放慢不下了,这个报告就点读到这。打造“中国建造”品牌,政府之期望,企业之目标。

作者丨吴光龙,建筑自由人,本文来自外部作者投稿。

外部来稿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建筑前沿立场。

 

版权所有:辽宁正大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电话:024-22893655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责任
     
服务咨询

你好,欢迎来到正大咨询,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