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024-22893655
标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信息 > 正文
02
News
新闻动态
行业信息

铁路十三五规划发布,2020年铁路里程将达15万公里

时间:2017-12-01

来源:发改委官网,整理:轨道交通网、工程智库

关于印发《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改基础〔2017〕19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委)、各铁路监督管理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铁路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铁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提升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提高铁路发展质量和效益,现将《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 通 运 输 部

国 家 铁 路 局

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7年11月20日

主要内容摘录

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路网布局优化完善,装备水平先进适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运营管理现代科学,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

1.路网建设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 3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 60%和 70%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高速铁路扩展成网。在建成“四纵四横”主骨架的基础上,高速铁路建设有序推进,高速铁路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高速铁路网络。

——干线路网优化完善。东部路网持续优化完善,中西部路网规模继续扩大,西部与东中部联系通道进一步拓展,区域内部联系更加紧密,中西部路网规模达到 9 万公里左右。对外通道建设有序推进,与周边国家铁路互联互通取得积极进展。

——城际、市域(郊)铁路有序推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城际、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其他适宜区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布局建设,城际和市域(郊)铁路规模达到2000 公里左右。

——综合枢纽配套衔接。建成一批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线铁路约 3000 公里,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效率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

2.运输服务

——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全国铁路网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 万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覆盖 80%以上的大城市。

——旅客出行更为便捷。动车组列车承担旅客运量比重达到65%。实现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之间 2~8 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 1~4 小时快速联系,主要城市群内 0.5~2 小时便捷通勤。

——货物运输更为高效。货运能力基本满足跨区域能源、资源等物资运输需要,重载、快捷及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水平显著提高,“门到门”、快速送达的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铁水、铁公、铁空等多式联运比重大幅提升。

3.信息化建设

——客货服务网络化。客运网上售票比例达 80%,实现货物受理、电子支付、物流追踪等货运业务网上办理。

——运输组织智能化。以铁路地理信息平台为依托、服务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的数字化铁路基础框架加快建设,调度指挥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运输生产全过程信息化。

——安全监控自动化。集监测、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实现安全生产动态信息的实时监测监控,提升铁路运输安全监测专业化、自动化水平。


重点任务

(一)完善铁路设施网络

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按照分类建设要求,落实各类投资主体,以中西部干线铁路、高速铁路等建设为重点,推进重点地区和重点方向铁路建设,继续实施既有线及枢纽配套改造,发展城际和市域(郊)铁路,推动对外骨干通道建设,充分考虑国防需求,促进点线能力协调,提高综合效能,不断增强铁路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基础保障能力。

1.构建高速铁路网络

在全面贯通“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的基础上,推进“八纵八横”主通道建设,实施一批客流支撑、发展需要、条件成熟的高速铁路项目,构建便捷、高效的高速铁路网络,拓展服务覆盖范围,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2.完善干线铁路布局

优化干线铁路网络布局,推进主要城市群之间区际干线铁路建设,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拓展中西部路网覆盖面。完善东部路网,实施既有线改造,盘活路网资源,提升路网质量和效益。研究推进沿边铁路建设。

3.推进城际铁路建设

加快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服务城市群间及内部旅客运输的城际铁路,重点建设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城际铁路,为构建轨道上的城市和城市群打好基础。统筹干线、城际铁路和城市交通的有效衔接及合理分工,鼓励适宜地区盘活存量资产、优先利用既有铁路提供城际、城市运输服务,有序新建市域(郊)铁路,强化城市群内部便捷高效连接。

4.统筹支线铁路建设

落实所有权、经营权的放开条件,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一批地方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加快推进煤运通道集疏运支线、港口支线和普通支线铁路建设,着力解决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铁路支线向重要货源发生地延伸,扩大铁路覆盖范围,为干线铁路网的高效运营提供基础支撑。

5.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完善枢纽空间布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规划衔接,一体化建设站场设施。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和城市内外交通有机衔接的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加强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提高出行效率和换乘体验。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善货运配套设施,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发展多式联运和铁路现代物流。实施一批枢纽联络线、疏解线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检修、维修配套设施,提升铁路枢纽衔接配套水平。

6.实施周边互联互通工程

贯彻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部署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对外骨干铁路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带动双多边矿产及旅游资源开发、促进经贸往来等口岸铁路及配套设施,加强与境外陆路枢纽合作,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7.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根据国防安全需要,在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积极贯彻国防要求。完善军民融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铁路线路和站点配套设施国防功能,提高装卸载地域整体保障水平,推进国防信息通信网与铁路信息基础网络互联建设。

(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 2025》,加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智能、绿色、高端装备比例,全面提升铁路装备现代化水平。

1.大力推进机车车辆装备升级

结合路网建设和运输需求,扩大动车组上线运行范围,推进智能动车组研发。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及应用。研制先进适用和绿色智能安全的机车车辆装备,发展适合城际、市域(郊)铁路特点的新型动车组,优化普客车型结构。发展适应“门到门”、多式联运、国际互联互通运输等货运成套技术装备,不断提高适应重载、集装箱、特种运输等货运装备水平。

2.加快发展先进列车控制系统

加快通信信号装备升级改造,推进通信信号装备小型化、一体化和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优化完善通信基础网。加强系统集成和自主创新,提高列车控制系统核心技术水平和运营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全面提升普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开展基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自动驾驶功能(ATO)研究和下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

3.着力强化监控检测保障能力

进一步健全完善高速铁路、普速铁路检测、监测和修理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检测养护机械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构建覆盖全路主要干线基于卫星定位的测量控制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重要干线路基沉降及轨道变形监测系统。加快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面推广计算机联锁系统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加强供电综合自动化与远动、诊断系统建设,构建供电综合监控系统,强化检测维修手段和能力,全面提升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水平。


版权所有:辽宁正大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电话:024-22893655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责任
     
服务咨询

你好,欢迎来到正大咨询,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