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024-22893655
标题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信息 > 正文
02
News
新闻动态
行业信息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上篇)

时间:2017-12-12

杨永胜(微信公众号:建筑前沿)

1
国家战略模式

国家战略模式就是国家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对不同类型行业、企业的扶持来体现国家意志,最终实现国家意图。国家战略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战略制定和布局,引导企业集群性地走出去,其过程更具目的性、组织性和协调性,并彰显出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早期的国家战略模式呈现为一种协调缺失、盲目混乱的状况,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企业海外投资收益率较低。较之初级的国家战略模式,创新升级的国家战略模式关键在于建立与他国政府间、政府和企业间有效的协调机制。国家战略模式创新与升级应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着手: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上,加强整体性战略规划的制定,引导国内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目标、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而企业层面要避免盲目的响应跟风,对国家战略的解读和认识需更加深入,努力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势,寻求与企业能力匹配的项目机会。既要用经营赢得市场与效益,更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增强在所在国的影响力。

2
联合经营模式

联合经营模式是指,由国内企业联合转向与海外企业的国际化联合,由单一行业联合转向跨行业的旗舰式联合,由单元素联合转向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多元素联合,由企业层面的联合转向企业、部委和国家层面的全方位联合。其主要特征是:联合双方合股合作经营,并长期利益共享;在项目前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参股各方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投标、分散经营。

从国内企业对联合经营的探索实践来看,现阶段的联合经营还主要停留在单一企业或单一项目的联合,未能形成规模化效应,难以借联营体全面打开东道国的市场。

联合经营模式的创新与升级,需要联合双方优势互补,实现长期利益共享,合作成员间建立平等互信、良好的联合经营文化氛围;吸引当地伙伴,与东道国形成利益 共同体,以获得更多的优惠条件和政策;注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实现资本效率最大化;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合作方的关系质量、关系认知程度和企业自身组织能力等战略选择要素进行综合考量。在联合经营模式中,合作各方容易产生自我利益导向,导致合作基础脆弱,因此需要在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之际进行长远、周密的考虑。

3
商产融结合模式

商产融结合模式是指贸易企业、生产企业和金融企业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紧密融合,使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具备强大的投资、生产、营销、金融等综合能力,同时,带动相关服务及辅助企业开展协同配合,形成建筑企业“走出去”的产业链综合竞争态势。

我国产业资本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金融资本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方式支持企业的海外投资,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基本上没有股权方面的融合;而且,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更多的是关注项目本身,以海外项目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走出去”的效果不明显。

根据我国企业的实践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实现商产融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建议采取分步走、先易后难的策略进行试点推进,可遵循“海外项目公司—海外经营平台—综合跨国经营集团公司”的脉络来开展,通过先在海外项目公司层面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股权融合,奠定产融结合紧密发展的基础;随后利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共同搭建海外经营专门平台,在海外经营专门平台成功运作的基础上,以核心企业为主组建商产融一体化的综合跨国经营企业集团。在分步骤推进商产融模式发展的同时,中国建筑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探索创新国际化经营模式,注重加大“联合出海”力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形成产业联盟,打造商产融一体化综合性跨国经营平台,由单一企业“走出去”向多企业、多产业联合经营发展转变。

4
产业园区模式

产业园区是指在划定的较为独立的地段内,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打造具有充分活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企业群体,形成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产业园区模式是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遇到的东道国基础设施薄弱、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在海外发展产业园区、打造软硬件条件相对优良的产业基地,来吸引中国企业组团式走出去,降低单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高风险,同时,利用产业协同、产业集聚提升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率。

产业园区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保证项目快速启动并尽快达到规模经济;快速并以较低成本获取私人土地;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避免园区内部恶性竞争等。

不过,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产业园区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包括开发主体承担的资金压力过大;园区建设速度和招商引资规模发展较慢;东道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政策和法律环境不稳定,使得境外投资者信心不足等。因此,产业园区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应当从建设和管理两个层面考虑。首先,企业要避免盲目进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规划园区的建设;其次,管理方式上应当实现从初级阶段的粗放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转变,提升园区的服务能力,注重资源匹配力的提升;再次,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导的集聚效应,打造软硬件相对优良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协同效应;第四,争取园区所在国的政策支持,获得更多优惠条件;最后,还要关注园区本地化问题,多使用当地雇员,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本文刊登于《施工企业管理》2017年第四期。

作者:杨永胜|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高级管理教育中心校外导师;现任中国通号集团党委副书记、中国通号集团党校校长;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常务理事;互联网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曾担任中国城乡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路桥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校执行副校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代表专著:《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_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第二版)


版权所有:辽宁正大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电话:024-22893655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法律责任
     
服务咨询

你好,欢迎来到正大咨询,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